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欧美文学简史》资源 > 电大资源网《欧美文学简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

电大资源网《欧美文学简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

最近更新:2020-04-12
538

 

作业4

一、 填空

(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

1.《日瓦戈医生》帕斯捷尔纳克 (俄罗斯)

2.《毛猿》尤金·奥尼尔

3.《苍蝇》萨特

4.《局外人》加缪

5.《等待戈多》贝克特

6.《第二十二条军规》海勒

7.《赫索格》索尔·贝娄 (美国)

8.《百年孤独》马尔克斯

(二)其它

1.叙事式

2.劳伦斯

3.《太阳照样升起》

4.《尤利西斯》

5.《毛猿》 《进入黑暗的漫长旅程》

6.海勒

 

二、简答题

1.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征 P201

意识流小说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在医生弗洛德、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和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关于人的意识状态的新见解的基础上,一些作家提出了意识流文学的理论。

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征是:反对传统小说家对人物、环境、客观现实作无微不至的忠实描摹,要求作家退出作品,深入开拓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潜意识领域,把人物的内心打开,把人物的全部意识原原本本地呈现给读者。

代表作家及作品有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弗吉尼亚·沃尔芙的《到灯塔去》等。这种文学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现当代文学, 尤其是西方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 P242-243 249

存在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末在法国兴起的文学思潮。存在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带有明显的哲理性,作品善于设置特定的“处境”,使人物在这个处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这在戏剧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存在主义作家不讲求作品情节的引人入胜,曲折复杂,只求对人物和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有充分的表现。他们的作品往往哲理性突出而形象性欠缺,叙述口吻也较冷漠,语言不重辅饰,语句一般较短,以明了为上。

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

萨特:戏剧《苍蝇》、《禁闭》、《恭顺的妓女》等;小说《恶心》、《墙》、《自由之路》等。

阿尔贝·加缪:小说《局外人》、《鼠疫》等。

西蒙娜·波伏瓦:小说《达官贵人》、《第二性别》等。

 

2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要内容 P256-259

是一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的一支飞行大队为题材、但实际并不具体描述战争的小说。这支飞行大队驻守在意大利以南地中海上,作者虚构的一个小岛上。主人公尤索林是这支飞行大队的上尉轰炸手。他本来是一个正直勇敢、富于爱国心的青年。起初,他抱着为祖国而战的信念,执行任务时,沉着机智,英勇顽强,出色地完成了轰炸任务,因而被提拔为上尉,还获得了一枚勋章。便后来他发现周围的人都在暗算他,企图致他于死地。他竭力要保全自己的生命,他要逃离这个“世界”。这是一个多么光怪陆离的“世界”:第二十七空军司令佩克姆将军和联队司令卡思卡特将军互相倾轧暗算。飞行大队指挥官卡思卡特上校把飞行任务任意加到四十、五十、六十次……企图邀宠上级,飞黄腾达。食堂管理员迈洛,长袖善舞,在大队搞了个联营机构,做起没本买卖,大发战争横财,居然成为欧洲不少城市的市长,马耳他的副总督。尤索林认为他们都疯了,而他们也认为尤索林疯了。他要逃离这个世界,但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圈子套始终折腾着他的身心。“第二十二条军规”并非实际存在的军规,没有确定的内容,常被执法者任意解释,以便随心所欲置人于死地。最后,尤索林恍然大悟,第二十二条军规原来是一个骗局,是美国军画官僚制度撒下的天罗地网,是一切被统治者不可逾越的牢笼,是美国社会中无处不在的残暴野蛮权势的象征。因此,尤索林拒绝回国作“英勇”献身的宣传,而临阵逃脱,开小差跑到瑞典去了,希望在那里找到一个避难所。海勒在这部小说里,摒弃了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手法,没有首尾相接的情节结构,也没有细致入微的人物塑造。但聪明的读者透过这一片喧闹、粗野、疯狂、杂乱的氛围,不难体味出这深沉的“黑色幽默”。

 

四、 论述题

1 《母亲》中尼洛夫娜的形象 P208-209

母亲尼洛夫娜是20世纪初俄国普通工人的母亲和妻子的典型形象,也是当时俄国正在觉醒的革命群众的典型形象。小说开始时,母亲是一位备受折磨、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普通劳动妇女,在儿子和同志们的帮助下逐渐接受了革命真理,小说通过以下事件表现母亲的成长:(1)“沼地戈比”事件后,母亲接受了散发传单的任务,这是她成长的重要标志。(2)“五 一”游行时,母亲参加了游行,进一步体会到真理的力量。(3)巴维尔第二次被捕后,她和革命知识分子住在一起,完全投身于革命工作。(4)小说结尾处,母亲冒着生命危险散发传单,她不顾暗探的毒打,向群众高喊革命口号,通过以上过程说明母亲已成长为无所畏惧的坚强的革命战士。母亲的形象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和无产阶级政党在教育改造人方面的巨大威力,同时也反映了20世纪初广大劳动人民革命意识的普遍觉醒。

 

2 《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 P254-255

《等待戈多》是一部“寓言剧”,作品的人物、场景、动作都充满象征含义。剧中“戈多”就是一种象征,剧情的重复也具有象征含义。作者用第二幕重复第一幕,意在说明,如果再等待,第三幕、第四幕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主人公等到最后,仍将是那个孩子来宣布戈多的失约。他告诉人们,他们等待的这一天,并不是特殊的一天,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态。第二幕中波卓和乐克由健康人变成残疾者,也有象征含义。它给人以事物正在萎缩,未来毫无希望的印象。剧中动作的象征性也随处可见。戈戈脱靴子,象征着要摆脱痛苦。连接波卓与乐克之间的那根绳子,既象征着富人对穷人的依赖,又象征穷人无法摆脱富人的钳制。对话的重复和无意义,语言的非逻辑性等,增加了作品的荒诞感。人物反复地讲着“咱们走吧”、“咱们不能”、“为什么不能?”、“嗯?咱们走不走?”、“上帝”、“营养学”、“通大便的药”等台词,相互没有联系,颠三倒四,语意不明,是作品中人物以荒诞的语言对荒诞世界所发表的荒诞看法。

重要提示:本站不支持微信或苹果手机充值及下载,为了避免下载出错,请用电脑访问下载资源
《欧美文学简史》其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