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计算机网络(本)》资源 > 电大资源网《计算机网络(本)》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答案

电大资源网《计算机网络(本)》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答案

最近更新:2020-04-11
814

 

【计算机网络】形考作业三:

 

第五章 高速以太网

一、填空题

1、以太网的核心技术是采用 CSMA/CD 通信控制技术。

2、千兆以太网的PHY层包含了编码/译码、收发器以及媒体三个主要模块。

3、高速以太网的物理层标准有以下四种:100baseTX,100baseFX,100baseT4100baseT2

二、判断题

1、将10Base-T以太网升级到100Base-T,应要更换网卡、集线器和相应的软件。( Ⅹ )。

2、在VLAN中,端口交换方式的特点是隔离广播风暴()。

三、简答题

1、以太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以太网(Etherne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局域网,属于基带总线局域网。以太网的核心

  技术是采用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通信

  控制机制。CSMA/CD是一种算法,主要用于传输及解码格式化的数据包,包括检测结点地址

  并监控传输错误。以无源的电缆作为总线来传送数据帧,并以曾经在历史上表示传播电磁波

  的以太 (Ether)来命名。当不涉及到网络的协议细节时,将802.3简称为以太网。以太网的

  连接距离有一定限制。

2FDDI的优点是什么?

答: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是一个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的令牌环形网。ISO国际标准对应为

  ISO 9314。一般划分在城域网MAN的范围。FDDI的主要特点:

  (1)使用基于IEEE802.5令牌环标准的令牌传递MAC协议;

  (2)使用802.5 LLC协议,因而与IEEE 802局域网兼容;

  (3)利用多模光纤进行传输,并使用有容错能力的双环拓扑;

  (4)数据率为100Mb/s,光信号码元传输速率为125Mbaud

  (51000个物理连接(若都是双连接站,则为500个站)

  (6)分组长度最大为4500字节。

  (7)最大站间距离为2km(使用多模光纤),环路长度为100km,即光纤总长度为200km,具有

   动态分配带宽的能力,故能同时提供同步和异步数据服务。FDDI的标准中描述了4种应用

   环境,用得最多的是作为主干网。

3、什么是交换以太网?

答:交换型以太网系统中的核心是交换型集线器,也称为以太网交换器,以此为核心设备连接

  网络站点或网段。摆脱了CSMA/CD媒体访问控制方式的约束。系统最大带宽可以达到端口

  (n个)带宽的n倍。

  交换式集线器特点:在以太网中采用交换式集线器是为了提高局域网的传输数据率。平时

  所有端口都不开通,工作站需要通信时,交换式集线器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的端口,使每一

  对相互通信的工作站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冲突地传输数据。通信完成后就断

  开连接。

  交换式集线器的交换方式有:

  ① 存储转发交换:集线器像一个分组结点交换机;

  ②直通:在接收到数据帧的同时就立即按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决定该帧的转发端口。

 

第六章 广域网

一、填空题

1、广域网中突出的核心技术是 路由选择 。

2ADSL技术的特点是非对称用户数字线。

3TELNET的作用是远程登录。

4、广域网所提供的服务有数据服务和虚电路服务两种

二、单选题

1ATM的物理层功能相当于OSI七层参考模型中的( B )。

A.物理层 B.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C.数据链路层 D.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2X.25网是一种( D )。

A.帧中继网 B.局域网 C.企业内部网 D.公用分组交换网

3、网络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与全世界的因特网用户收发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的传递可由下面

的( C )协议完成。

A.POP3ISP B.POP3ICP C.POP3SMTP D.POP3TCP/IP

三、多选题

1、在Internet上使用TCP/IP协议,其中IP地址形式有( BC )。

A.物理地址 B.数字型 C.域名型 D.MAC

四、简答题

1X.25的主要协议内容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X.25是一个对公用分组交换网(public data networkPDN)接口的规格说明。网络内部由各个网络自己决定。“X.25仅说明该网络与网络外部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的接口应遵循X.25标准。X.25是以虚电路服务为基础。X.25接口为3个层次,最下层的物理层接口标准采用X.21建议书,使用最多的就是RS-232标准。第2层是数据链路层采用的接口标准,是平衡型链路接入,它是 HDLC 1个子集。第3层是分组层(不叫网络层),DTE DCE 之间可以建立多条逻辑信道(04095)1DTE可在网上同时建立多个虚电路进行通信。

2、帧中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帧中继(frame relayFR)是在用户与网络接口之间提供用户信息流的双向传输,并保持信息

顺序不变的一种承载业务。用户信息以帧为单位进行传输,并对用户信息流进行统计复用。帧中

继是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标准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技术,它是在数字光纤传输线路逐步替代

原有的模拟线路,用户终端日益智能化的情况下,由X.25分组交换技术发度起来的一种传输技术。

3、什么是ISDN

答: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服务数字网是在IDN的基础上,实现用户线

传输的数字化,提供一组标准的用户/网络接口,使用户能够利用已有的一对电话线,连接各类

终端设备,分别进行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通信,或者同时进行包括语音、数据和

图像的综合业务(多媒体业务)通信。

  窄带ISDN有两种不同速率的标准接口,一条是基本接入,速率为144kb/s,支持两条64kb/s的用

户信道和一条16kb/s的信令信道;另一种是一次群接入,其速率和PCM一次群速率相同。

4、什么是ADSL?什么是xDSL

答: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线路。它是一种在普通电话线

上传输数字信号的技术。这种技术是利用了普通电话线上原本没有使用的传输特性,这项技术的

诞生才使普通电话线得到了充分的使用。

xDSL接入技术,是利用现有的公用电话网中的用户环路部分,而不是整个网络。它是基于公共电

话网(PSTN)的扩充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已有的投资。XDSL技术是目前最受关注且

最有可能在短期内普及的接入技术。

 xDSL分两大类。其中,“x”是不同种类的数字用户环路技术的统称。x表示AHSCIVRA

等不同数据调制实现方式,利用不同的调制方式使数据或多媒体信息可以更高速地在铜质双绞线

上传送,避免由于数据流量过大而对中心机房交换机和公共电话网(PSTN)造成拥塞。各种数字

用户环路在技术实现上的不同之处,除了对称和非对称的区别外,主要是对数据进行传输前调制

所采用的不同方式。DSL技术,按上行(用户到网络)和下行(网络到用户)速率的是否相同。可

分为速率对称型和速率非对称型2种。一般情况下,用户下载的数据量比较大,所以在速率非对称

DSL技术中,下行信道的速率要大于上行信道速率。这些技术参数见附表简介。

附表:xDSL技术参数表

 

xDSL 全称 线对数 上行速率 下行速率 最大传输距离   

HDSL High-speed DSL 2-3 1.544M 1.544M 3.7km   

SDSL Symmetric DSL 1 1M 1M 3.3km   

IDSL ISDN DSL 1 128K 128K 5.5km   

ADSL Asymmetric DSL,DMT 1 64K-640K 1.5M-6M 5.5km   

RADSL Rate-adaptive DSL 1 128K-1M 640K-12M >5.5km   

VDSL Veryhigh-speed DSL 1 2.3M 5.1M-51M 0.3-1.5km   

G.LITE DSL,liite 1 128K-384K 1.544M-6M     

CDSL Consumer DSL   <1M 1M   

5、什么是ATM?有哪几种连接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即异步传输模式,可作为B-ISDN的底层传输模式。

  ATM虽产生于广域网领域,但它的网络结构也同样适用于局域网领域,并最先在局域网领域得到应用。

  ATM是一种建立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基础上的新的交换技术,它可以较好地对宽带信息进行交换。

ATM是面向连接,通过建立虚电路进行数据传输。ATM采用固定长度的数据。

 

传统局域网提供的服务 ATM提供的服务   

以非连接方式传输数据 采用面向连接的点对点的通道复用方式传输数据   

共享媒体易实现广播或组播通信 采用较复杂的技术实现   

以不定长度帧为单位传输数据 ATM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53字节) 

6、简述电子邮件账号内容含义(例如:wangj@tsinghuA.edu.cn

   wangj为在服务器上的用户名,tsinghuA.edu.cn为电子邮件服务器域名

 

重要提示:本站不支持微信或苹果手机充值及下载,为了避免下载出错,请用电脑访问下载资源
《计算机网络(本)》其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