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资源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资源 > 电大资源网《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答案

电大资源网《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答案

最近更新:2020-04-08
531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形考作业三:

一、填空题

1、《梅圣俞诗集序》    诗穷而后工

2、简古      淡泊

3、《论词》    别是一字

4、妙悟    

5、别才     别趣

6、《 论诗三十首 》     《 戏为六绝句 》

7、清空      意趣

8、气    

9、童心     性灵

10、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

二、名词

1(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涉及到文学创作中的两个问题:一是诗人穷而"自放",能与外界事物建立起较为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操其奇怪".二是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更为曲折入微却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性.

2、(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

李清照在《论词》中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是词别是一家说,就是说诗和词应该分家,力主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线。她认为两者区别主要在于:诗、词声律要求不同。诗的声律要求简单粗疏,而词的音律、乐律规则要求严格;如果说,诗要求语言的节奏美,则词不仅要求语言的节奏美,而且要求歌唱时的音乐美,反对以诗的粗疏的格律来破坏词之音乐美。

3、(严羽的)诗有别材、别趣

宋诗所缺少的正是唐诗那种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往往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严羽以妙悟兴趣为其理论基础,提出了诗有别材、别趣之说,批评反对宋诗的这一倾向。所谓别材,就是诗人有体现在妙悟上的特别才能,他以韩愈、孟浩然相比较,说明妙悟这样别材不同于学力。韩愈学问高出孟浩然,但严羽却认为其诗远逊于孟,这就是诗有别材,非关书也的注释,所谓别趣,是就诗的审美特征讲的,这里的便是兴趣,便是尚意兴而理在其中,便是兴致,是一种理趣,而不是宋诗里充斥着的道理、性理。

4、(公安派的)"性灵": 为了评击七子派的复古之风,公安派的中坚人物袁宏道提出了独抒性灵的口号。他在给他的弟弟中道(字小修)的诗集写序时说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从自己胸臆流出的真感情的抒发。这种性灵与李贽的童心是一脉相承的,其唯一的标准就是真。这这种观点的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提出了文学批评史上所称的性灵说。所谓独抒性提出对复古派的模拟风气当然是一打击。出于这一认识,他认为当代(指他所在的明代的当时)诗文不可能传世,而那些闾阎妇人孺子所唱的民歌《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由于是真人所唱之真声,或可流传,这就肯定了民歌的价值。

三、单选

1B       2B      3A       4B       5C

四、翻译

1、大抵禅道惟在妙语,……皆非第一义也。(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辨》

大概是因为禅道在于妙悟,诗道也在于妙悟。孟浩然的学力与韩愈相差很远,可是他的诗偏偏超出于韩愈之上,唯一的原因就是妙悟罢了。只有,才是内行,才是本行。可是悟的程度有浅有深,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领悟,有人悟得透彻,有人悟得只是一知半解。汉魏诗人是上乘的,无须假借于,直抒胸臆就是好诗。从谢灵运到盛唐诸诗人,都悟得透彻;此外虽然也有领悟的人,都不能领会到真谛。

2、盖诗文至近代卑极矣。文则必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抄袭仿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诗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优劣论也。(袁宏道《序小修诗》)

翻译如下:总的来说诗文到近代已卑弱到了极点。作文一定要以秦朝汉朝做标准,写诗一定要以盛唐的诗做标准。抄袭模仿,如影随形,如响应声,亦步亦趋。看见一句话与前人不相像,就一起指责是歪门邪道。他们哪里知道作文符合秦汉的标准了,可是秦汉的文人何曾字字模仿前人的六经呢?写诗符合盛唐的标准了,可是盛唐的诗人何曾字字模仿汉魏的诗歌呢?秦汉的文人如果模仿六经,哪里还有秦汉的文章呢?盛唐的诗人模仿汉魏的诗歌,哪里还有盛唐的诗歌呢?只有随着时代的更替,不沿袭成法,各尽变化之能事,各尽其情趣,才可使自己的诗文可贵。原本的道理是不能以是否符合秦汉盛唐的标准去评论诗文的优劣。

五、问答

1、比较欧阳修诗穷而后工说与韩愈不平则鸣说的异同。

答: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不平则鸣论。他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所谓不平则鸣从文学理论批评上看,就是认为作家、诗人在不得志时,就会用创作的方法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情志。这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一脉相承的。但并不是简答地继承,而是做了更多的思考。他指出,只有那些胸有块垒的不得志的文人爱,也善,他说: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这可以说其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发展了。

诗穷而后工说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是说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这种思想司马迁、钟嵘、韩愈等人的诗文论中也有类似观点,大体都是讲创作主体的生活与创作潜能之关系。欧阳修则进一步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一是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二是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这是对前人思想的深入发展。

2、严羽《沧浪诗话》说:"孟襄阳(孟浩然)学力下韩退之(韩愈)甚远,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故也."请结合孟浩然,韩愈的诗歌创作实践,谈谈你对严羽"妙悟"说的理解.

[解答]: 严羽的妙悟说是以禅论诗的核心,他在《沧浪诗话》中指出诗歌创作中的艺术思维特征: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妙悟即指诗人对于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的一种直觉。这是诗歌创作最为独特的艺术规律,所以,严羽称为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而悟有深浅,每位诗人并不是都能在自己创作中完美遵循这种规律,因而形成了诸家体制的离下之别。

孟浩然与韩愈的诗歌创作实践,即反映出这种妙悟深浅。论学力、孟浩然远远在韩愈之下。但在诗歌创作中,正是这种妙悟,使得孟诗远远高于韩诗。孟诗的那种田园风光的描写,恬静自然的心情和感悟,与韩诗的那种冷涩,说教,形成了一种对比。孟诗善于把禅意融入诗心,把山水田园风光的描绘,造成诗境与禅境合一,诗歌更加含蓄深远,余味无穷,正是诗人的把握了这种诗歌的美学特征,善于使用种种艺术表现方法。自然把妙悟当行、为本色。在严羽看来,一味妙悟故也

这种以禅喻诗,讲究悟入的美学思想,对苏轼、黄庭坚以及江西诗派的影响很大。

3、结合盛唐诗歌的创作,谈谈你对严羽兴趣说的理解。

,大体指诗人在外界事物的感发下所产生的情思,指联想、委婉、含蓄等表现手法。指情趣,相当于诗歌的趣味。严羽所说的兴趣就是指诗歌艺术的感性直接性的特点及其所引起的丰富隽美的审美趣味。由于盛唐诗歌特别强调诗歌意境的创造,通过自然对象的描述,传达出诗人眼见的景的真实面貌,由此而抒发个人的情思,其是直接的和感性的,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人,打动人,引起人们共鸣的力量。而中唐之后,特别是到了宋代,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说理方式成为了流行倾向,这使严羽很不满意,于是提出了兴趣说,别材说,别趣说,以求矫正这种倾向。

4、李贽"童心"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对后代文论有何影响

[解答]:李贽是明代后期重要的思想家,也是一位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思想对文学批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贽主张文学要表现"童心".他所谓的"童心"即真心,是不受道理闻见即儒家正统教条熏染之心.童心不仅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评价一切作品成功与否的首要的价值标准.只要有童心,"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李贽的"文学要表现童心"的观点与七子派强调的复古摹拟是对立的,成为公安派性灵说的直接的理论源头.

5、试述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说的提出背景、理论内涵和意义。

答:明中叶文坛,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文学上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片面强调摹拟古人,把文学创作引上复古的歧途,危害甚大。稍后,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更把复古拟古推向高潮,严守古格古律,使诗歌创作模拟倾向更为严重。为了抨击七子派的复古之风,公安派的中坚人物袁宏道提出了独抒性灵的口号。他在给他的弟弟中道(字小修)的诗集写序时说道:(小修)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提出了文学批评史上所称的性灵说。所谓独抒性灵就是从自己胸臆流出的真感情的抒发。袁宏道说的性灵”,是排除了(思想)的感情活动,是下意识的直觉。唯一的规定就是,真是最高的价值标准,物真则贵,文亦如此。它与李贽的"童心说"极为接近。这种观点的提出对复古派的模拟风气当然是一打击。出于这一认识,他认为当代(指他所在的明代的当时)诗文不可能传世,而那些闾阎妇人孺子所唱的民歌《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由于是真人所唱之真声,或可流传,这就肯定了民歌的价值。

重要提示:本站不支持微信或苹果手机充值及下载,为了避免下载出错,请用电脑访问下载资源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其他资源